湖大超强团队成“名校收割机”!
囊括114张证书,手握18份名校offer
一人保研复旦大学、一人中科院直博
两人保研华中科技大学
三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9篇
四人专业成绩均排在年级前五
获得国家级荣誉20项、省级荣誉17项
包揽国家奖学金、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
科研创新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
手握多项软件著作权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
担任校级、院级学生干部......
507软件研究所实验室的4名2016级本科生
王晓晨、张兴盛、陈龙彪、吴浩
是名副其实的论文“神投手”,奖项“收割机”接下来,小贝就带大家走近
湖大超强实验室团队
一起了解这四位超级学霸的故事
厚积薄发,蓄力保研
今年9月,他们成功突围保研大战,集体收获名校offer。而这个大成功,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惊喜,而是期待已久的结果。保研至国内顶尖高校的共同目标,催生出四人并肩作战的计划。大三上学期,加入507软件研究所实验室后,他们走上了携手并进的科研竞赛道路。
他们四个人,大三以来,每周几乎全勤,节假日也没闲着。大三一年90%的闲暇时间,四人都扎根实验室。除了教学楼、宿舍和食堂,他们不是在实验室里阅读文献、准备竞赛、做研究,就是在去往实验室的路上,507成了他们另一个“家”。△图为王晓晨
最忙的时候,四人同时进行6个项目。“连轴转”对他们来说早就成了家常便饭。许多时候项目研究至深夜,宿舍大门早已关闭,四人便直接留宿507。累了就趴在桌上简单休息,或将椅子拼接成“床”草草入睡,小小的实验室里,四个人横七竖八地躺着。“很多个清晨醒来,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对方的睡颜。”王晓晨回忆。
“有一次复习到深夜,外面突然下起了雪,空空的街道上铺满了洁白的雪,昏黄的灯光打在上面,压抑的情绪被一扫而空。”吴浩说,眼前有美景,身侧有好友,那种感觉真的很温馨。扛着科研、竞赛、学习等的压力,四人彼此扶持,相互鼓励。
不甘落后,“较劲”结成硕果
科研氛围浓厚,是四人对507的共同感受。每次到实验室,映入眼帘的都是实验室成员在改论文、忙研究的画面。每个人都担心自己节奏太慢,不甘落后,奋起直追。整个团队间形成的良性竞争,也是“加速”成员进步的“催化剂”。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竞赛,他们都以彼此为目标,相互督促。不在实验室“打地铺”的日子里,四人则会暗自“较劲”,每天争当到实验室的第一名,彼此还会开玩笑:“哎哟,是不是昨晚都没走。”
“精益求精”成了整个团队的共同态度。每次比赛,王晓晨都要把答辩报告练习上百遍。虽然内容早已烂熟于心,王晓晨还会不停打磨细节。
只要认定了一件事情就会全力以赴,整个团队都有这样一股韧劲。第四届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决赛前,王晓晨等人对团队项目“车载精灵”进行测试时,发现语音交互功能响应失灵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队员对系统进行反复调试。“单是打包APP这一步骤,我们就重复了上百遍。”虽然早已疲惫至极,但所有人仍坚守着自己的“岗位”。大三上学期是团队发表论文的“井喷期”,起初是实验室研究生发表的论文被录用,随后四人的论文也接连被各大期刊发表,张兴盛甚至在两个月内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。“中国软件杯”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、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......团队的身影出现在全国各大竞赛的领奖台上。《一种智慧车载全天候健康监测分析平台》国家发明专利、实用新型专利授权《一种指纹启动鼠标》、“神经网络与云计算抑郁症诊疗系统”软件著作权......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团队日复一日不懈努力的最好佐证。
各有特色,兴趣爱好都不同
除学业成绩优秀、科研竞赛突出外,四人也各有特点。与大多数男生一样,王晓晨喜欢打篮球,还是一名球鞋迷。大学三年他一直坚持练书法、写文章。为在实践中锤炼技术,王晓晨会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小游戏、开发聊天APP,还创建了个人网站,分享保研的心路历程。但喜欢钻研难题的他最爱的游戏却是“跑跑卡丁车”。△图为王晓晨
各种各样的学生工作占据了陈龙彪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,长期锻炼出来的沟通协调能力,也为他在保研等方面加分不少。大二暑假,陈龙彪带队赴贵州安顺开展社会实践,对非物质文化传统手工艺蜡染进行调研,在学业之外丰富自身,开拓眼界。
四人既是学习竞赛中的好队友,也是生活中的铁哥们。平时他们会彼此“互损”,也会不定期相约撸串、夜跑。“我们四个人彼此缺一不可,团队少了谁都不完整。”当然,四人在相处中也免不了发生磕磕碰碰,“但我们彼此之间都能相互理解包容,通常一起吃顿饭、聊聊天,矛盾基本都能解决。”他们表示。
众人拾柴火焰高
好的成果,离不开好的团队
507软件研究所实验室
相信并肩作战的情谊一定永生难忘
在考研路上战斗的HUBUers请别感到孤单
你们并非孤军奋战
所有湖大人都在背后为你们撑腰!
编辑/记者团 龚若琳 陈乔慧
欢迎您为湖大点赞点在看!